微体古生物学报

  • 贵州罗甸纳水上石炭统(宾夕法尼亚亚系)地层的再研究

    王志浩,祁玉平,王向东,王玉净

    本文详细描述了贵州罗甸纳水上石炭统 (宾夕法尼亚亚系 )剖面的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 ,其牙形刺序列自上而下可详细划分为 :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S. wabaunsensis,S. tenuialveus,S. firmus,Idiognathodusnashuiensis,Streptognathodus simulator,S.guizhouensis,S.gracilis- S.excelsus,S.cancellosus,S.clavatulus,S. nodocarinatus,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Mesogondolella clarki - Idiognathodus robustus,Diplognathodusophanus- D.ellesmerensis,Idiognathoides ouachitensis,Streptognathodus expansus,Idiognathoides sulcatus parva,Idiognathodus primulus- N eognathodus bassleri,Idiognathodus primulus- N eognathodus symmetricus,N eognatho-dus symmetricus,Idiognathoides corrugatus- I. pacificus,I. sinuatus,I. sulcatus sulcatus,Declinognathodusnoduliferus和 Gnathodus bilineatus bollandensis等带。Declinognathodus noduliferus和 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首次出现分别代表上石炭统 (宾夕法尼亚亚系 )和二叠系的开始。根据牙形刺和有孔虫的序列 ,罗甸纳水剖面的上石炭统 (宾夕法尼亚亚系 )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罗苏阶 (L uosuan)、滑石板阶 (Huashibanian)、?

    2004年02期 11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46 ]
  • 中更新世撞击事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南海ODP 1144站的高分辨率记录

    赵泉鸿,翦知湣,成鑫荣,刘志飞,徐建,夏佩芬

    本文对采自南海北部 ODP114 4站 (2 0°3.18′N,117°2 5 .14′E,水深 2 0 37m) 385 .8— 386 .4 m层段的 2 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微玻陨石、浮游有孔虫及其同位素分析 ,以评估中更新世撞击事件对环境的影响。微玻陨石见于孔深 386 .12— 386 .38m,而集中分布在 386 .2 2— 386 .2 5 m厚约 3cm的地层中。研究结果表明 ,中更新世撞击事件对环境的影响很可能只是小幅度和短时间 (百年左右 )的 ,尽管引起了南海表层海水温度约 2°C的下降及其相应的δ1 8O的加重、浮游有孔虫冷水种含量的上升和暖水种含量的减少 ,但没有造成海水稳定同位素重大偏移和全球气候的灾难性影响 ,也没有引起浮游有孔虫在生物演化上的变化。

    2004年02期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0 ]
  • 新疆石炭系杜内-韦宪阶界线层的牙形类POLYGNATHUS COM MUNIS GANCAOHUENSIS(新亚种)和POLYGNA-THUS COMMUNIS BRANSON ET MEHL 1934的种系发生(英文)

    夏凤生,陈中强

    本文提出和描述了产自我国西北新疆南部喀拉塔克剖面的一个牙形类新亚种 Polygnathus communis gan-caohuensis,并根据以前出版的信息 ,命名了另一个新亚种 Polygnathus communis carmanae。种系发生研究揭示了Polygnathus communis Branson et Mehl的亚种对于法门阶最上部至韦宪阶地层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此种的 cari-na→ gancaohuensis谱系 ,连同发现于喀拉塔克剖面的菊石、有孔虫和腕足动物 ,被认为是划分杜内 -韦宪阶界线的潜在的标志化石。因此 ,喀拉塔克剖面有可能成为全球杜内 -韦宪阶界线的一个候选层型剖面。

    2004年02期 13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6 ]
  • 福建沙县船山组的类

    李建成,洪祖寅

    通过对福建沙县高地村石灰岩矿区船山组类的系统研究 ,共描述类 13属 70种 ,包括 7个新种和 3个未定种。根据类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 ,自下而上建立了 5个类化石带 :1) 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 ,2 ) Pseudoschwagerina miharanoensis带 ,3) Zellia chengkungensis带 ,4 ) 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 ,5 ) Eoparafusulina pararegularis带 ,为该区船山组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及我国石炭 -二叠系界线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004年02期 14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9 ]
  • 山东东营凹陷晚更新世海相沟鞭藻类

    祝幼华

    本文首次描述山东东营凹陷晚更新世海侵层中的沟鞭藻类化石 12种含 1亚种 1比较种和 1新种 (Dissilio-dinium tuberculatum sp.nov.) ,归属于 6属 3科 ;简要介绍了沟鞭藻组合特征。

    2004年02期 174-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4 ]
  • 云南石林石炭纪古盘虫类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初探

    王超,施贵军,刘家润,吴祥和

    本文报道云南石林地区石炭纪中间界线附近地层的有孔虫动物群古盘虫类 4属 8种。分析数据显示 ,这类具有独特壳壁类型和形态特征的小有孔虫类群分布 ,与碳酸盐岩中的亮晶、团块、海百合茎以及双壳瓣类等成分的相关系数较大。综合分析结果认为 ,该区古盘虫类有孔虫分布与较浅水、具中等搅动、温暖及盐度正常的潮间带环境关系密切

    2004年02期 183-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7 ]
  • 贵州晚新元古代陡山沱磷块岩中疑似磷酸盐化原生动物化石(英文)

    吴祥和,王尚彦

    发现于贵州省瓮安和福泉县晚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一组可疑的磷酸盐化原生动物化石 ,暂定为 1新属——侧孔虫 (L uxapertus gen. nov.)。单房室壳体 ,卵形、球形及椭球形 ,磷酸盐化外壁 1- 2层 ,房室内分布磷酸盐化微粒和原生质 (?)残留物分布不均匀形成各种不规则斑纹。壳体前方一侧发育内口管的管状或乳头状口孔 ,管状口孔有清晰的丝状伪足伸出 ,其前端或壳体后方附有一团原生质 (?)残留物。上述特征表明这一类化石与有孔虫 (Foraminifera)似有明显的亲缘关系。根据标本的形态特征和口孔性质 ,本文初步记述了这批材料中的瓮安侧孔虫 (L uxapertus wenganensis gen.et sp. nov.)、球形侧孔虫 (L uxapertus sphaeroidolis gen.et sp.nov.)和乳头侧孔虫 (L uxapertus papillaformisgen. et sp.nov.)等三种侧孔虫新种 ,疑为地球早期原生动物的代表。这一发现丰富了瓮安生物群的内容 ,证明瓮安生物群中确有可疑的原生动物化石存在。一般认为有孔虫在寒武纪开始出现。瓮安生物群中可疑的有孔虫类的发现 ,使有孔虫首次出现的记录大大提前。

    2004年02期 19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37 ]
  • 湖北秭归盆地中侏罗世陈家湾组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陈辉明,张振来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北秭归盆地陈家湾组孢粉组合 ,该组合可归入 Cyathidites minor- Classopollis- Callialas-porites为代表的组合 ,时代属中侏罗世。陈家湾组孢粉组合的特征反映了秭归盆地中侏罗世泄滩组、陈家湾组和沙溪庙组三个组的孢粉组合的面貌基本一致 ,仅早期组合与中、晚期组合略有差别。建议以 Cyathidites minor- Clas-sopollis- Callialasporites组合代表湖北西部——重庆地区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早期为 L unzisporitespallidus亚组合 ,中晚期为 Converrucosisporites venitus亚组合。根据孢粉植物群在本区侏罗纪垂直分布情况 ,提出早侏罗世时期属亚热带—热带炎热潮湿气候环境 ,植物生长茂盛 ;早侏罗世之后 ,潮湿的气候仍占主导地位 ,但出现了干旱的先兆 ;中侏罗世早期进入了半干旱阶段 ,随后即为炎热干旱的气候所笼罩 ;至晚侏罗世达到非常干旱的程度 ,植物种类十分单调 ,唯有掌鳞杉科植物占据着统治地位。

    2004年02期 199-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83 ]
  • 伊朗卡尚地区古近纪介形类的发现

    王世虎,祁玉平,杨恒仁,周文,朱强,李政

    本文简要报道了发现于伊朗卡尚地区古近系的介形类 ,计 16属 6种、8比较种、9未定种及 1亲近种。根据介形类化石组合面貌 ,并结合钙质超微、沟鞭藻和有孔虫化石组合 ,认为含介形类化石的地层时代为始新世至渐新世 ,推测其沉积环境为正常浅海大陆架环境 ,而且为温暖浅海内陆架。

    2004年02期 209-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2 ]
  • 西藏新生代秋乌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李建国

    本文首次报道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秋乌组含煤沉积中的孢粉化石。孢粉植物群主要由 Quercoidites,具孔类及三孔沟类花粉组成 ,包括 12科 2 6属及一些未定类群。组合中产有少量的 Graminidites及 Tsugaepolleni-tes。植物群的总体特征显示其时代可能为渐新世至早中新世。秋乌组沉积早期的环境比较温暖。

    2004年02期 2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37 ]
  • 疑源类:元古代和古生代神秘的有机质壁微体化石

    Reed WICANDER,燕夔 ,李军

    疑源类是一类不能归入任何已知生物门类的单细胞原生生物的有机质壁囊孢。大多数疑源类可能是海生真核浮游植物的休眠囊孢。有些疑源类可能是沟鞭藻的囊孢 ,但缺乏足够的形态学证据来确认它们的分类位置。有些疑源类已经确认是绿藻 ,但为了便于研究 ,通常仍然将其包括在疑源类中。因此 ,疑源类是一类起源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异源的、多源的有机壁微体化石集合体。疑源类的大小变异范围可以从 <10 μm到大于 1m m,但大多数种的大小在 15— 80 μm之间。由于疑源类个体小、数量丰富、分异度高 ,分布广 ,因此它们在生物地层对比、古生物地理学、古环境学研究中非常有用。几乎所有地层中都可以找到疑源类 ,但以晚元古代和古生代最为常见。因为疑源类代表元古代、古生代海洋食物链底层的化石记录 ,所以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4年02期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1 ]
  • 《微体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2004年02期 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