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古生物学报

  • 浙江煤山剖面二叠纪末的小有孔虫动物群

    宋海军;童金南;何卫红;

    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剖面长兴阶上部和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进行系统切片和研究,共鉴别出小有孔虫化石18属50种。这一丰富的有孔虫动物群,不仅进一步完善了长兴阶标准剖面的化石资料,而且也为研究二叠纪末的生物灭绝形式提供了新的依据。

    2006年02期 8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下载次数:7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426 ]
  • 福建宁化上石炭统达拉阶的类

    洪祖寅;李建成;李文实;

    通过对福建宁化县泉下镇石灰窑下村上石炭统达拉阶类的系统研究,共描述类10属35种,包括3个未定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两个带、三个亚带:II.Fusulina Fusu linella带,3)Fusulinaquasicylindrica亚带,2)Beedeinamayiensis亚带和1)Fusulinellahelenae Pseudostaffella paradoxa亚带,I.Pseudoendothyraninghuaensis带。为该区以及我国石炭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重要的素材。

    2006年02期 10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6 ]
  • 广东南雄盆地南雄群的介形类动物群

    张显球;李罡;黎汉明;

    南雄群及其介形类化石在我国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占重要地位,主田和杨梅坑剖面主田组和浈水组中有270个样品含介形类化石,计有23属(2亚属)99种(12新种)。南雄群介形类动物群是以Talicypridea,Cypridea,Nanxiongium,Candoniella等4属为主,称Talicypridea Cypridea Nanxiongium动物群(简称Tali cypridea动物群)。该动物群在我国和蒙古的非海相地层中广泛分布,时代属晚白垩世中—晚期。

    2006年02期 11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571 ]
  • 黔东北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宏体藻类的固着器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王约;王训练;

    产于贵州江口新元古界陡山沱组上部黑色碳质泥岩和硅质泥岩中的宏体生物群,多数为发育固着器的固着底栖生物。宏体藻类固着器的形态和保存方式可提供生物群生活环境和埋藏环境的信息。黔东北陡山沱期宏体生物群生活于相对平静、较为清澈的水体之中,固着基底为富含水份的粥性基底。可能与洋流有关的水流事件将宏体藻类折断或“连根”拔起;水流事件之后,沉积物将宏体藻类的遗体掩埋于还原性较强的环境之中,新生的和水流事件未致死亡的宏体生物在新的沉积物表面上继续生长。

    2006年02期 154-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6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384 ]
  • 山东济阳坳陷二叠纪孢粉组合

    赵秀丽;李守军;张锡麒;

    为了划分对比地层,确定地层层位,对济阳地区油气勘探钻孔曲古2、曲古3、义136中的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其中5块样品含有孢粉化石,分别是曲古23(2843.2m)、义1365(3772.6m)、曲古334(4059m)、曲古323(4041m)和曲古313(4013m)。通过分析鉴定,共鉴定出59属,119种和未定种,根据样品中孢粉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建立了如下三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Ⅰ.Cyclogranisporites Granulatisporites Laevigatosporites组合(山西组下部),Ⅱ.Punctatisporites Cyclogranisporites Florinites组合(山西组上部),Ⅲ.Macrotorispora Vesicaspo ra Pteruchipollenites组合(上石盒子组)。通过与华北、华南部分地区对比,确定各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中期(组合Ⅰ和组合Ⅱ),晚二叠世早期(组合Ⅲ)。由于含孢粉样品较少,层位不连续,其中下石盒子组孢粉组合未建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06年02期 165-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9 ]
  • 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的孢粉记录

    李春海;陈杰;王伟铭;

    上海广富林地区广富林遗址IT1238和IT0446剖面的孢粉记录,并根据14C数据和遗址层位所建立的年代标尺,通过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在5300cal.aB.P.之前,本区尚无人类活动的迹象,遗址点周围主要生长由栎树和榆科等植物构成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良渚文化中前期,在花粉谱上出现了农作物的证据,说明当地已有人类进驻,并开展农业活动;大量水生植物花粉的分布说明当时水体面积扩大,降水量增多。良渚文化晚期以后,栎树林几近消失,水生植物减少,而蒿、藜增加,可能是由于水体面积的减少,以及区域气候变得干冷所致。广富林遗存、战国和东汉文化层时期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良渚文化晚期的特征。在战国和东汉文化层时期,栎树林有所恢复,人类活动在后期有所增强。

    2006年02期 175-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8 ]
  • 浅谈浮游有孔虫群落海水古温度估算

    王晓燕;李保华;

    微体化石组合很早就被用来进行海水古温度估算,近年来利用浮游有孔虫组合来估算古温度的方法有IK TF,MAT,RAM,SIMMAX,ANN和ANND等。本文介绍了这六种方法的主要原理和他们适用的纬度和温度范围,并分别利用FP12E、SIMMAX28及ANN等三类方法来估算冲绳海槽255站位、南海17957站位和ODP1143站位的表层海水古温度,比较计算结果的异同,以验证他们的适用性。

    2006年02期 18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40 ]
  •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古生物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即将在西宁召开

    2006年02期 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249井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孢粉组合

    温国强;

    沈249井九佛堂组孢粉材料是目前所知辽河盆地孢粉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且保存最完好,可确定63属,包括蕨类植物孢子40属和裸子植物花粉23属;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可称其为Cicatricosisporites Concavissimi sporites Classopollis孢粉组合,具有裸子植物花粉相对含量明显较高、分异性较低,而蕨类植物孢子分异性明显较高、相对含量较低的特点;该组合与辽西九佛堂组、内蒙古二连盆地赛汉塔拉组一段的孢粉组合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本文资料可弥补辽河盆地九佛堂组孢粉组合的空白,并为深入认识我国北方区九佛堂组沉积时期植物群特征提供重要的帮助。

    2006年02期 19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