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古生物学报

  • 温度对热带西太平洋活体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生长的影响研究

    董帅帅;类彦立;李铁刚;翦知湣;

    2016年2-4月搭乘"科学"号科学考察船对采自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的浮游有孔虫进行船上现场分离,分别在两种不同温度(22℃和27℃)下对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进行单种培养,研究温度对G.sacculifer生长的影响。培养实验结果表明:G.sacculifer的个体生长受温度的影响显著,27℃下生长率(29.72μm/day)显著大于22℃(17.28μm/day)(P<0.05)。22-27℃之间的温度系数Q10为2.96,G.sacculifer体长每天增长约17.28~29.72μm,达到成体大小(~400μm)约需2周。本研究结果显示,热带西太平洋海区G.sacculifer的温度系数较高,表明其对温度的反应极为敏感。

    2018年02期 v.35 11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东北地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植硅体的形态特征鉴别分析

    胡木兰;左丽;介冬梅;高桂在;孟笑笑;张涛;陈念康;巴合依拉·哈连;胡含霖;

    为了鉴别草本植物来源及木本植物来源的植硅体类型,本文从植硅体形态和大小两方面着手,对东北地区常见的57种草本植物和72种木本植物的植硅体进行系统分析。从植硅体形态来看,鞍型、帽型和哑铃型等24类植硅体为草本植物的特征类型,木本植物也鉴定出17类典型植硅体类型,包括立方体、端尖细长棒型和凹口棒型等。同时,进一步通过引入形态参数区分三类形态相似且含量较多的植硅体类型(不规则扁平状、边缘弯曲扁平状、不规则块状)的植物来源,结果显示,长度<30μm不规则扁平状、长度>50μm边缘弯曲扁平状(包含蕨类植物)、长度<30μm不规则块状主要来源于草本植物;长度>40μm不规则扁平状、长度<50μm边缘弯曲扁平状及长度>40μm不规则块状主要形成于木本植物。在利用形态和大小分别区分植硅体植物来源的基础上,本研究还系统总结了东北地区草本类植硅体和木本类植硅体的鉴别标准,并据此识别东北地区表土植硅体的植物来源。该研究能够为本区开展植硅体-古植被重建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2018年02期 v.35 12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9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4 ]
  • 实验室培养下温度和盐度对底栖有孔虫Ammonia aomoriensis (Asano,1951)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基于形态测量

    李蒙;类彦立;李铁刚;王雪皎;郑萌萌;曹丽娜;

    在三个温度(6℃,12℃和18℃)和四个盐度(20‰,25‰,30‰和35‰)完全交互条件下,对中国近海常见底栖有孔虫Ammonia aomoriensis活体进行单个体分组培养实验,每组12个体,实验周期为28d,每两天测量虫体长径和短径、记录房室数目和存活情况,以研究温度和盐度对A.aomoriensis存活、生长和形态变化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在实验设计的温度和盐度范围内,低温对其存活具有抑制作用,6℃时虫体出现死亡早且最终存活率低,而盐度无明显影响;温度对A.aomoriensis长径和短径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随着温度升高,生长加快;盐度对A.aomoriensis长径和短径的生长均无显著的影响。实验设计中最适宜的18℃时,两圈房室以上的A.aomoriensis每生长一个房室平均时间3.5-7d,长径和短径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7~1.3μm/day、1.2~1.9μm/day。培养结束后A.aomoriensis的虫体长宽比与温度显著相关(p<0.05),与盐度无显著相关,且温度升高,个体长宽比减小,形态更接近于圆形,推测其可以作为指示温度变化的指标。温度和盐度对A.aomoriensis的交互作用在长径的生长中显著,在短径的生长和长宽比中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相比于盐度,温度对A.aomoriensis存活、生长和形态变化影响更显著。

    2018年02期 v.35 14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 湖北恩施志留系秀山组顶部的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

    闫冠州;吴荣昌;王怿;唐鹏;

    本文描述了湖北恩施太阳河灯草坪剖面志留系秀山组顶部灰岩夹层中的牙形刺。秀山组顶部的灰岩产出较丰富的牙形刺化石,共10属14种,包括Pterospathodus eopennatus,P.a.cf.angulatus,Apsidognathus sp.,Ozakodina paraplanussima,Ozakodina sp.,?Distomodus sp.,?Tuberocostadontus sp.,Coryssagnathus shaannanensis,Wurmiella recave,Wurmiella sp.,Oulodus shiqianensis,Oulodus sp.,Pseudooneotodus beckmanni,Distomodus sp.。根据牙形刺的产出情况,可识别出两个牙形刺带。秀山组顶部灰岩可归入Pterospathodus eopennatus超带的P.eopennatus ssp.n.2带。需要指出的是,秀山组最顶部样品发现了P.a.cf.angulatus,因此,秀山组顶部的时代延伸至Pterospathodus celloni超带的P.a.angulatus带,时代为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早-中期。

    2018年02期 v.35 15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 ]
  • 江苏仑山地区和湖北宜昌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张照;罗辉;张元动;

    本文报道了江苏仑山岗岗山剖面和湖北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岩芯中晚奥陶世五峰组灰色、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动物群。通过对仑山和宜昌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再研究,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以空滴虫科(Inaniguttidae)放射虫发育为特点,丰度高,但分异度低、属种单调,仑山地区仅有一科、一属、两种,包括Inani-gutta webbyi和Inanigutta jiangsuensis。宜昌地区同样发现空滴虫科放射虫,但难以鉴定到属种。两个地区的化石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根据伴生的笔石化石判断该放射虫动物群时代为凯迪晚期至赫南特早期。动物群特征与凯迪早、中期放射虫动物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在两地五峰组中还新发现一类分类位置待定的锥形疑似放射虫化石,具有一定的地层对比意义。

    2018年02期 v.35 170-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6 ]
  • 黑骨(Melanosclerites):一类特殊的古生代杆状有机微体化石

    邓巧燕;唐鹏;王文卉;

    黑骨是古生代一类特殊的杆状微体化石,较少研究,零星报道于寒武纪早期至泥盆纪晚期沉积物中,常与其它微体化石(如几丁虫和疑源类)同时出现。黑骨的亲缘关系不甚明了,或与水螅类刺胞生物或者藻类有一定亲缘关系。通过统计已经发表的文献资料,可知此类化石包括3科18属35种。本文利用新近获得的中国黑骨化石材料,对黑骨的形态学、分类学、系统古生物学、地史分布和生物亲缘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2018年02期 v.35 18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中、上侏罗统海房沟组孢粉组合

    张前旗;李建国;黄迪颖;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一带是著名的道虎沟生物群的代表性产地,本文对这里的柳树湾剖面海房沟组进行了孢粉分析,揭示了道虎沟生物群发育的古植被组成面貌,为研究这一中国北方中、晚侏罗世重要生物群的生态系统及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当前样品含有数量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但分异度不高,共计20属15种及若干未定种。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两气囊花粉占优势为特征,其中以Alisporites和Pseudopicea含量最突出,其次为Quadraeculina和Podocarpidites。掌鳞杉类Classopollis常见,蕨类和苔藓孢子则非常匮乏。孢粉组合的时代很可能为中侏罗世末,但也不排除至晚侏罗世早期的可能。孢粉组合显示道虎沟生物群发育时期研究区的植被为以裸子植物松柏类针叶林为主的景观,气候温凉、湿度中等。

    2018年02期 v.35 190-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5 ]
  • 大气花粉监测与传播研究进展

    张雨辰;马春梅;方伊曼;

    花粉是空气气溶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组成与浓度的变化情况受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同时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基于国内外大气花粉研究现状,总结了采集方式、变化状况和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在大气花粉的采集方面,目前主要通过特定仪器利用空气的流动性来进行收集。大气花粉浓度的变化状况方面,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中,花粉在一年中有两个峰值,而少数研究中呈单峰型或三峰型;一般情况下,春夏季的花粉浓度较高且多为木本植物花粉,秋季多为草本植物花粉,冬季花粉浓度较低;在我国,从南到北,花粉浓度高峰期的时间逐渐推迟。花粉的浓度变化与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气象要素有关,但根据研究区域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在大气花粉的实际应用方面,目前可以根据已有的花粉数据结合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预报,而结合气候模型还可以模拟出未来百年的植物状况。未来可以进行大气花粉高分辨率、长尺度的研究,并将大气花粉的变化与季风结合,将大气花粉的运动轨迹和花粉来源应用到古气候定量化重建模型中,提高重建的精准度。

    2018年02期 v.35 200-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8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8 ]
  • 湖泊摇蚊亚化石氧同位素:一种有效的古气候代用指标

    何妍;董旭辉;朱丽东;

    湖泊沉积物摇蚊亚化石的氧同位素作为一种新的指标,近来成为古气候重建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在综述摇蚊亚化石氧同位素的来源特征、迁移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在古气候重建研究中的原理、优势、应用范围,并介绍了目前存在的实验技术瓶颈(生物体内氧同位素的提取)及其进展。本文着重涉及以下内容:(1)湖泊沉积物中摇蚊亚化石相较其它微体生物指标有易保存、个体大显著优势,方便提取足量的样品进行氧同位素分析;(2)摇蚊头壳氧同位素含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室内控制实验成果表明其幼虫体内约69%的氧都来自于栖息地的水中,而与食物中的氧同位素关系不显著,因此为摇蚊头壳中氧同位素信号的解释、历史气候条件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3)实验分析技术定量评估了不同实验方案(如化学处理、样品量大小、锡箔容器等)的误差;同时同位素质谱仪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测量过程。(4)摇蚊头壳氧同位素能较好地重建历史气温及降水的情况,但目前主要研究工作在欧美高山、极地地区展开。

    2018年02期 v.35 21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孢粉数字化分类检索系统——LuoPacias数据库的研制与应用

    罗伦德;唐志;石胜强;

    本文论述了孢粉编码检索系统(LuoPacias)的研制原理、方法、特点和试用效果。LuoPacias是将孢粉形态构造特征规范化、数字化、序列化、系统化,并将其标准图形和各种应用资料格式化后,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功的检索鉴定孢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本系统以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孢子花粉形态专著为主要资料依据,以物种为基本单位进行数字化编码(双十位)处理而成。LuoPacias 5.0版本已收入万余种孢粉及其分布、生态、地质、医学、营养、古环境等应用资料。可以从孢粉的形态构造特征的编码、学名、汉名、科名、地质时代、致敏特性、营养等级等7方面开展检索工作。本系统采用人机对话方法,具有提示编码,按图编码,图图对照,减字检索,邻码转移,直调文献等16种功能。经多位初学者试用表明,它是一种易于学习、使用方便、检索快速、资料丰富的孢粉数据库系统。

    2018年02期 v.35 220-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 《微体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一、本刊为微体古生物学会所属各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和经验交流,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高。二、本刊主要刊载有关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论文和动态报道、学术思想讨论、新技术、新方法介绍及国内外重要微体古生物学论著的简介和评述。三、来稿要求:1.每篇论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0000字,并附200-300字的中文

    2018年02期 v.35 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