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古生物学报

  • 北极楚科奇海ARC5-C01岩心硅藻主要种类组成和分带

    张爱梅;陈敏;方琦;王承涛;

    对楚科奇海ARC5-C01孔中的48个样品中的硅藻进行鉴定,共发现27个属的47个硅藻种,优势种主要有Actinoptychus undulates(Bail.)Ralfs,Biddulphia aurita(Lyngbye)Brebisson et Godey,Coscinodiscus argus Ehrenberg,Coscinodiscus curvatulus Grunow,Coscinodiscus oculus Ehrenberg,Fragilariopsis oceanica(Cleve)Hasle,Fragilariopsis sp.,Paralia sulcata (Ehrenb.)Cleve,Thalassiosira antarctica Comber,Thalassiosira leptopus(Grun)Halse et G.Fryxell,Thalassiosirasp.等11种。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该孔分为3个硅藻带和2个硅藻亚带。分带结果显示硅藻带I1带时期气候相对较暖,以Actinoptychus undulates暖水种和Paralia sulcata沿岸种组合为代表;硅藻带I2时期Thalassiosira antarctica冷水种和Azpeitia nodulifera暖水种都相对增多,显示此时极地的冷水团和白令海沿岸暖流同时影响该区域;硅藻带Ⅱ时期以水体交换程度的指示种Fragilariopsis oceanica含量大幅减少为特征,显示该时期表层与底层水体交换减弱,水体分层明显;硅藻带Ⅲ以暖水种数量减少和极地种增加为特征,在~550cal.a BP时期Bacteriosira bathyomphala极地种出现高值,该现象可能与全球小冰期有关,由于该时期研究区被海冰覆盖,因此受白令海沿岸暖流影响降低。

    2018年03期 v.35 229-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4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渤海海域东南部新近纪湖盆萎缩期古生物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潘文静;杜晓峰;王清斌;田德瑞;王军;刘士磊;

    渤海海域新近纪普遍发育河流相沉积,近年大量探井揭示渤海海域东南部地区新近系发育湖相、浅水三角洲相以及河流相几种沉积类型。本文对东南部地区新近纪古生物特征展开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丰富的岩心资料总结了渤海海域新近纪湖盆萎缩期河湖过渡带各种典型沉积相类型的古生物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湖相地层古生物门类丰富,发现了藻类,孢粉以及无脊椎动物等类型,化石丰度高,尤其是藻类化石占有重要比重,局部含量达90%以上。三角洲前缘化石门类多,但是丰度较滨浅湖低。三角洲平原相,孢粉较藻类化石含量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草本植物类型含量高,并且植物碎屑,根系,碳屑常见。河流相化石相对贫乏。在此基础上对渤海海域东南部新近系古环境演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新近纪湖盆萎缩整体呈先扩张再衰退的变化过程,馆陶组中晚期以后湖盆逐渐扩张,到明化镇组下段沉积时期古湖盆最为发育,明化镇组上段时期古湖盆逐渐收缩。

    2018年03期 v.35 238-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4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长江三峡中坝遗址地层的孢粉学初步研究

    刘泽雨;马春梅;朱诚;尚广春;孙智彬;

    对重庆忠县中坝遗址剖面82个地层样品和遗址附近的12个现代表土样品进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表土样品中孢粉含量较高,沉积地层中频繁出现蕨类植物孢子(相对于木本和草本花粉,其数量多,比例高),揭示出中坝地区植被长期处于次生化状态。表土花粉中,松在乔灌木中占明显优势;旱生草本花粉以蒿属、十字花科和菊科等为主;蕨类孢子以水龙骨、三缝孢子、凤尾蕨、石松孢子和单缝孢子为主,植被处于次生化。地层花粉中,蕨类孢子以凤尾蕨属、卷柏属、其它三缝孢子和单缝孢子为主;乔灌木植物花粉以松属和榆属占优势;草本植物花粉中,禾本科、菊科、藜科和蒿属等含量较高。研究点孢粉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对中坝遗址影响较大:1)新石器晚期:先人栽培种植活动已经开始;2)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六朝,受人类活动影响,植被覆盖度较低;3)商代至周初至秦汉时期,人类活动不断加强;4)唐宋时期,人类栽培种植活动较活跃;5)明清至现代,人类砍伐当地植被日趋严重,导致植被次生化现象增强。

    2018年03期 v.35 250-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7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浙江南部望东垟孢粉记录的中晚全新世植被演化历史与气候变化

    温振明;叶玮;马春梅;章云霞;胡忠行;

    本研究通过浙江南部地区高山湿地望东垟的61个孢粉样品分析结果,结合四个AMS14C年代数据构建的年代框架,初步揭示了该区域中晚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演变历史与气候变化。研究表明,该区域7.4-2.1ka B.P.气候暖湿,温暖湿润的气候塑造了当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的地带性植被,森林覆盖率高,并持续了五千多年。2.1-1.8ka B.P.为该区域气候由暖转型到冷的过渡阶段,草本植物扩张明显。1.8ka B.P.至现今,该区域气候凉偏湿,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本及蕨类植物为主。显然,自7.4ka B.P.以来,该区域植被覆盖度与生态环境的变化以气候变化为主导。但是,有证据表明1.1ka B.P.以来该区域明显有了人类活动的记录,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塑造了该区域的植被与生态环境。

    2018年03期 v.35 26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3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新疆塔里木玉北井区早奥陶世古环境及生态组合时空分布

    蔡习尧;吴亚生;李阳;刘丽静;赵锐;

    新疆塔里木板块玉北地区下奥陶统沉积于极浅海带碳酸盐岩沉积区,化石密度普遍很低,依据该地区6口钻井的化石碎片类型以及所赋存的围岩特征可划分出6种生态组合:三叶虫-介形类组合或介形类组合;介形类-三叶虫组合或三叶虫组合;棘屑-三叶虫组合;三叶虫-棘皮类组合;海绵-三叶虫-介形类组合和三叶虫-腕足类组合。生态组合和沉积微相分析表明,玉北地区该地质时期共有三次沉积环境变迁:蓬莱坝组顶部-鹰山组底部沉积期为局限台地潮坪环境;鹰山组下部沉积期为局限台地潮坪与潮沟交互环境;鹰山组中部沉积期为局限台地潮坪环境;鹰山组上部沉积期为局限台地潮坪与潮沟交互或者局部的局限台地潮坪环境。

    2018年03期 v.35 27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5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上予以优先数字出版,并许可该社在全球范围内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

    2018年03期 v.35 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黔北正安安场志留系的几丁虫

    李炎桂;陈孝红;张淼;危凯;

    通过对黔北正安安场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至韩家店组27件样品的化石分析,获取了几丁虫4属14种共348枚,补充了该区几丁虫的属种多样性,自下而上划分为Conochitina edjelensis间隔带和Eisenackitina daozhenensis延限带。在系统地描述了所获几丁虫属种基础上与前人研究所划分的几丁虫带及组成分子进行了对比,更正了Conochitina sacciformis的延限范围,首次在扬子地区发现大量的Eisenackitina causiata。

    2018年03期 v.35 286-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贵州剑河寒武系“清虚洞组”高肌虫类清泉虫Qingquanella Cui et Huo,1985的初步研究

    杨光福;赵元龙;陈婉怡;张源;陈争鹏;

    本文描述了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第二统第四阶"清虚洞组"剑河生物群的高肌虫化石。化石壳体呈圆形,背边平直,前、后背角均钝,壳前背部具有"V"形槽。符合Qingquanella Cui et Huo,1985的属征,与模式种湖北清泉虫Q.hubeiensis相似,将其厘定为湖北清泉虫相似种Q.cf.hubeiensis。本属产于湖北水井沱组、石牌组及陕西辛集组,黔东地区"清虚洞组"发现清泉虫Qingquanella,增加了清泉虫的产地信息、新的类群,其壳体形态由切卵变圆形,生态环境由浅水向深水变化,为高肌虫的形态分类、早期演化与辐射分异提供新的材料。

    2018年03期 v.35 302-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底质中现代介形类

    姜高磊;刘林敬;毛欣;孟令群;曹乐;王哲;

    本文对我国内蒙古西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37个湖泊底泥样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介形类6属7种(含一个未定种):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喜盐异星介(Heterocypris salina)、脆弱大带星介(Megazonocypris fragilis)、疏忽玻璃介(Candona neglecta)、纯净小玻璃介(Candoniella albicans)、近球形金星介比较种(Cypris cf.subglobosa)、金星介未定种(Cypris sp.)。其中L.inopinata是该地区的优势种,并且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个体均有存在,分析认为盐度的变化并不是影响其壳饰发育的唯一因素。

    2018年03期 v.35 309-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应用光学显微镜揭示寒武纪化石胚胎的表面结构

    咸晓峰;张华侨;

    寒武纪化石胚胎是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胚胎表面的三维结构,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镜等技术可以揭示胚胎的内部结构,但是胚胎表面由于矿物颜色差异表现出的结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同步辐射成像下均无法观察,而光学显微镜恰恰能清晰地揭示这种结构。本研究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观察了寒武纪化石胚胎,证明了光学显微镜在"光球"类胚胎观察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揭示了在化石胚胎Olivooides multisulc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五辐射对称的口部要先于星状结构出现,证明辐射对称是Olivooides multisulcatus胚胎发育早期就已经建立的基本体构。

    2018年03期 v.35 316-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3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生烃母质繁盛条件实验研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马奎;胡素云;王铜山;

    我国华北元古界已被证实发育多套古老优质烃源岩,其生烃母质主要以海洋微生物中的初级生产者为主,如自养型微生物蓝细菌。而初级生产者生长是否繁盛直接影响到古海洋生产力和最终有机质的富集。由此,本文作者分别在正常条件、高磷、高氮和放射性条件下对微囊藻和鱼腥藻两种不同类型的蓝细菌进行培育,探讨这些外源物质对微生物生长和油脂累积的影响。将培育的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表明适当高浓度的富氮磷营养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仅能够促进蓝细菌的生长,并且有利于油脂的累积。因此,在对华北元古界原始有机质富集程度进行评估时,应着重考虑火山喷发和上升流等重大地质事件所带来的富营养物质的影响,这些物质的存在可能促进了当时的海洋初级生产者的繁盛,提高了古海洋生产力,为最终有机质富集奠定了物质基础。

    2018年03期 v.35 32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河南伊川盆地晚三叠世大孢子化石

    崔炜霞;翁霞;南科为;朱红卫;曾光艳;涂黎;张帆;

    河南伊川盆地屯2井、屯3井谭庄组、椿树腰组产以Hughesisporites gibbosus,Triletes vulgaris占优势的大孢子化石组合。该组合面貌显示其赋存地层的时代为晚三叠世,层位或可与新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的黄山街组对比。大孢子化石组合的发现对整个洛阳-伊川地区探井地层划分、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3期 v.35 329-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海洋标准化重大成果:有关微体古生物的国家新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发布并实施

    类彦立;李铁刚;翦知湣;刘健;陈木宏;苏新;李保华;

    <正>2017年10月14日,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BG/T34656-2017(以下简称《标准》)由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首次新制定并实施有关海洋微体古生物调查的国家标准。《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持,同济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海

    2018年03期 v.35 33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微体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一、本刊为微体古生物学会所属各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和经验交流,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高。二、本刊主要刊载有关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论文和动态报道、学术思想讨论、新技术、新方法介绍及国内外重要微体古生物学论著的简介和评述。三、来稿要求:1.每篇论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0 000字,并附200-300字的中文提要,以及与其相应的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一般3-8个。简讯一般不超过2 000字。文稿要求论

    2018年03期 v.35 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