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晓芳;郭俊锋;贠浩;宋祖晨;强亚琴;彭佳欣;张博耀;孙洁;
本文报道了湖北宜昌松林坡剖面寒武系纽芬兰统天柱山段开腔骨类骨片化石Chancelloria cf.eros,Ch.irregularis, Chancelloria sp.和Cambrothyra ampulliformis等2属3种及一个未定种。一些骨片的基面上保存了呈同心圆状规则分布于基孔周围的凹坑状微细结构,该结构与软舌螺口盖肌肉附着结构的大小、形态极为相似,很可能代表了开腔骨类骨片的原生附着结构,起到辅助骨片和软体体壁连接的作用。因此,开腔骨动物很可能具有从表皮组织分化的表皮肌细胞,这证明开腔骨类应属于具表皮的基础真后生动物,而非海绵或海绵级别的动物类群。
2024年02期 v.41 9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袁媛;王德智;杨兴莲;朱万林;
Halkieria是一类体表具贝壳状壳体和多种类型钙质骨片的两侧对称动物,多以离散骨片形式保存于全球寒武纪地层中,但其系统发育位置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系统研究了贵州织金戈仲伍剖面戈仲伍组磷块岩中的Halkieria,根据骨片形态鉴定出1属2种(Halkieria uncostatus,H.elongus),描述了其基本形态特征及纤维束等显微结构,观察到骨片表面具叠瓦状纹饰及平行纵脊排列的瘤状突起、孔洞。此外,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Halkieria与其他冠轮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及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Halkieria与托莫特壳类的骨片形态特征相似性较高,推测Halkieria与托莫特壳类的亲缘关系更近,而与威瓦西亚虫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2024年02期 v.41 10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吉霞;黄云飞;孙鑫;楚道亮;代旭;田力;
通过对广西乐业上岗剖面三叠系底部微生物岩段微体化石的高分辨率采样和精细处理,共获得4 756枚介形虫化石,鉴定出27属96种。群落分析结果显示存在2个介形虫组合,分别是Bairdia wailiensis-Liuzhinia antalyaensis-Bairdiacypris ottomanensis组合和Bairdiacypris ottomanensis-Liuzhinia antalyaensis-Paracypris gaetanii组合。微生物岩段下部属种多样性高,没有明显的优势种,而微生物岩段上部则以Bairdiacypris ottomanensis,Liuzhinia antalyaensis,Paracypris gaetanii为优势种。总体上呈现出生物多样性减少,优势度上升的趋势,可能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2024年02期 v.41 11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吴浩若;许波;杨群;
目前,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尚无可世界广泛对比的放射虫带。但一些地区,特别是西特提斯地区,该时间段放射虫化石组合记录,已为其他地区欧特里夫期放射虫硅岩时代的厘定提供了可能。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的下鲁硅岩,已发现早侏罗世-白垩纪中期的多个放射虫带,标志着新特提斯东段一个长期存在的大洋盆地。建立下鲁硅岩的完整放射虫分带系统,对东特提斯广泛分布的硅质岩时代确定及地质演化历史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但包括欧特里夫期在内的一些时期的放射虫组合尚未发现。为寻找欧特里夫期化石记录,本文对日喀则地区下鲁硅岩的样品80-133重新研究,描述放射虫化石26属的41种,包括5个新种。其中,与下鲁硅岩瓦兰今期(标本80-141)化石组合的共同种仅有3个。而Alievium regulare (Wu et Li),Archaeodictyomitra coniforma Dumitrica,A.minoensis (Mizutani),A.tumandae Dumitrica,Cryptamphorella crepida O’Dogherty,C.clivosa (Aliev),Hemicryptocapsa capita Tan,Praeconosphaera sphaeroconus (Rüst),Pseudodictyomitra lanceloti Schaaf,Thanarla pacifica Nakaseko et Nishimura的存在,显示该组合可与西特提斯、阿曼、日本和西太平洋等地的欧特里夫期放射虫动物群对比,为下鲁硅岩该时期放射虫化石的首次报道。
2024年02期 v.41 14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李宁;季兴开;唐贤君;陈忠云;张涛;徐振中;祝幼华;
通过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B1井3 370~3 799 m井段宝石组19个样品多门类微体古生物的分析,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少量有孔虫、沟鞭藻、盘星藻以及钙质超微化石等。孢粉化石以杉科繁盛,松科和榆科花粉发育,金缕梅科、桦木科、壳斗科花粉以及水龙骨科孢子也有一定含量为主要特征,可称为杉粉Taxodiaceaepollenites-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榆粉Ulmipollenites-栎粉Quercoidites组合,与相邻地区的孢粉组合对比结果表明,该孢粉组合时代为中始新世。此外,该段地层含沟鞭藻Operculodinium centrocarpum和Hystrichokolpoma granulatum等种类,发现Dictyococcites bisectus和Cyclicargolithus floridanus等钙质超微化石,以及个别浮游有孔虫Parasubbotina griffinae等。根据孢粉组合时代,结合浮游有孔虫、沟鞭藻和钙质超微化石特征种的分布时限,B1井3 370~3 799 m井段的地层时代为中始新世。综合各门类微体化石组合面貌特征,推测中始新统为近岸滨海海湾沉积。
2024年02期 v.41 16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刘思延;李保华;冉莉华;徐若闻;庞科;
本文利用2020-2022年春季和秋季在江苏南通海门潮间带采集的沉积物,对其中所含沉积硅藻的属种组成、丰度、分异度和优势种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硅藻23属56种,大部分为广温、广布型底栖海水种。硅藻绝对丰度介于4 850-7 389个/克之间,复合分异度指数在2.53-3.24之间。Cyclotella stylorum,Tryblioptychus cocconeiformis和Coscinodiscus radiatus是春、秋季的共同优势种。春季特征优势种为Navicula marina,而秋季特征优势种为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C.subtilis和Thalassiosira eccentrica。对比春、秋季硅藻记录我们发现,春季硅藻绝对丰度略大于秋季,可能与太阳辐射量相对较高有关;春季硅藻复合分异度指数略低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Navicula marina占了绝对优势所致。将现场得到的潮间带的春、秋季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数据,与硅藻代表性优势种进行相关性分析,推测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可能是影响本潮间带不同季节硅藻种类差异的主要因素。
2024年02期 v.41 174-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正>一、本刊为微体古生物学会所属各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和经验交流,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高。二、本刊主要刊载有关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论文和动态报道、学术思想讨论、新技术、新方法介绍及国内外重要微体古生物学论著的简介和评述。三、来稿要求:1.每篇论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0 000字,并附200—300字的中文提要,以及与其相应的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一般3—8个。简讯一般不超过2 000字。文稿要求论点明确,化石图影清晰,文字简明,标点符号准确。
2024年02期 v.41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