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古生物学报

  • 西藏南部江孜地区早白垩世甲不拉组底栖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

    方培岳;李罡;

    根据最新的国际年代地层表,侏罗/白垩系界线是显生宇系一级唯一没有GSSP(全球界线层型与点位)的界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的江孜地区,发育了连续的侏罗/白垩系界线地层,是目前国内海相侏罗/白垩纪界线生物地层学研究最具潜在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本文在西藏南部江孜地区甲不热北沟剖面甲不拉组底部往上3.9米处及19.3米处首次发现了胶结壳底栖有孔虫动物群,共计4属11种:Ammobaculites agglutinans,Ammobaculites sp.1,Ammobaculites sp.2,Ammobaculites sp.3,Ammobaculites sp.4,Ammobaculites sp.5,Glomospira charoides,Haplophragmoides gigas minor,Haplophragmoides sp.1,Haplophragmoides sp.2,Reophax texanus。根据该动物群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推测,甲不拉组底部往上3.9米处就已经属于白垩系地层。因此甲不拉组底部胶结壳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支持了将甲不拉组划归白垩系的意见。

    2015年04期 v.32 339-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BD-2井中新世有孔虫生物地层及沉积环境

    麦文;祝幼华;马兆亮;谢金有;罗辉;赵鹏肖;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BD-2井中新世地层沉积连续,是琼东南盆地中新统较典型的钻井剖面之一。该井中新世地层中含丰富的有孔虫化石,共鉴定有孔虫62属98种,其中浮游有孔虫13属41种,底栖有孔虫49属57种。根据有孔虫标志种及螺旋浮游有孔虫旋向优势度的变化,对该井的有孔虫生物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从早中新世至晚中新世共识别出11个有孔虫化石带或联合化石带。探讨了下中新统与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中新统界线的有孔虫划分标志。依据有孔虫丰度、分异度及组合特征,讨论了BD-2井从早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2015年04期 v.32 350-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西藏亚东堆纳地区始新世钙藻化石

    牛晓路;李国彪;韩子晨;俢迪;李兴鹏;赵胜楠;贾志霞;张晓蓓;李新发;

    始新世是西藏特提斯消亡的时期,因此在该地史时期形成了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最高海相层的时代代表了残留海盆消亡的时间。藏南亚东地区保存着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遮普惹组。通过对亚东堆纳地区日阿东剖面遮普惹组中灰岩段的上部和砂页岩段的中下部灰白色块状生物碎屑灰岩夹层中的钙藻化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共鉴定出18属27种(包括红藻门6属9种,绿藻门12属18种),据其分布特征划分出3个化石组合:1 Jania denotata-Amphiroa iraquensis组合,2 Ovulites margaritula-Fucoporella diplopora组合,3 Lithoporella melobesioides-Polygonella minima组合。根据所含钙藻化石组合的相关特征,推测堆纳地区在始新世处于浅海陆棚环境,海水深度最深不超过30m。

    2015年04期 v.32 361-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早白垩世和新近纪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张存霞;

    通过对春风油田22口井微体化石分析,首次在该地区见到了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化石,分别建立了2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和2个轮藻化石组合:Ⅰ.Cypridea tuguluensis-Djungarica stolida组合,Ⅱ.Cyprideis littoralis-Ilyocypris errabundis组合,Ⅲ.Aclistochara(Caucasuella)shaqiuheensis-Aclistochara(Caucasuella)changjiensis组合,Ⅳ.Hornichara lagenalis-Nitellopsis obtuse组合,第Ⅱ和第Ⅳ组合时代为新近纪,第Ⅰ和第Ⅲ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根据化石组合特征确定了春风油田上部主力油层归属新近系沙湾组,为油气埋藏的认识和储量规模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依据微体古生物的生态特征,分析认为K_1tg为一种开阔平静的淡水湖泊相沉积环境,N_1s为一种较动荡的辫状河三角洲相至湖相的沉积环境。

    2015年04期 v.32 372-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陕西洛南下寒武统辛集组疑难管状化石桶螺(Cupitheca)

    潘兵;苗兰云;杨慧宁;李国祥;

    本文对采自陕西洛南上湾剖面下寒武统辛集组疑难管状化石Cupitheca进行了研究,系统厘定和描述了两个种,分别为Cupitheca holocyclata和Cupitheca costellata,并对Cupithecidae科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文所描述标本的壳体多为次生磷酸盐化保存,壳体表面纹饰保存较好;C.holocyclata管体表面为横向纹饰,C.costellata管体表面为纵向纹饰。C.holocyclata全球广布,如南澳大利亚、南极乔治王岛、格陵兰东北部、加拿大纽芬兰等地皆有报道,产出于下寒武统中上部地层,具有一定的洲际地层对比意义。本文为C.holocyclata在中国首次发现。C.costellata仅发现于华北,即本文所研究的洛南辛集组及其同期地层安徽淮南与霍邱的雨台山组。

    2015年04期 v.32 384-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陕南寒武纪西乡生物群中Anabarites对称性演化研究

    邵铁全;王琪;刘云焕;唐汉华;张亚楠;薛国强;王朝景;

    阿纳巴管(Anabarites)是寒武纪早期一类形态独特的管栖生物,其横切面的轮廓多样,但所有形态都是"3"的倍数。陕南梅树村期西乡生物群产出大量磷质Anabarites,根据管体上纵槽出现的数目和级别,确认Anabarites可分辨出三种对称类型:A型为仅具有三条一级纵槽的三辐射对称类型、B型具有三条一级纵槽和一条二级纵槽类型、C型具有三条一级纵槽和两条二级纵槽。其中B型、C型是从三辐射到六辐射对称之间的过渡类型,为新发现的对称形式。本文以上述三种类型Anabarites为研究材料,对Anabarites对称性演化途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对寒武纪大爆发之初动物的对称性起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

    2015年04期 v.32 396-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底部龙介类的古生态意义

    周志澄;许波;罗辉;WILLEMS H;蔡华伟;陈金华;陈迪舒;王学恒;刘实佳;

    三叠系龙介类化石在欧洲早有报道。在我国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底部牙形刺Hindeodus pavus带微生物岩中首次发现环节动物龙介类化石Spirorbisphlyctaena,与以蓝菌为主的自养型底栖微生物群落共生,是早三叠世生物复苏的先驱者。

    2015年04期 v.32 403-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贵州桐梓红花园剖面下奥陶统桐梓组灰岩微相和区域沉积分异

    蒋丽平;李越;倪超;张园园;

    早奥陶世桐梓红花园剖面位于扬子区的内陆架沉积带,碳酸盐岩相的桐梓组浅滩序列中频繁出现强水动力环境下三叶虫、棘皮类、腕足类、砾屑和鲕粒单独或混合构建的沉积单元,有些滩相单元是在高能带风暴浪中快速堆积的,间或出现有云坪带沉积的白云岩。盐度异常和强水动力条件皆不利于后生动物造礁,仅见薄层钙质微生物席。通过与红花园之南的贵阳乌当以及之北的桐梓水坝塘剖面桐梓组的岩相学比较,厘定它们分别由蒸发云坪为主—高能滩为主—潮下带为主的相变序列构成,藉此划定桐梓组沉积期由南到北古地理背景差异性,认为朝北方向海水有逐渐变深的趋势,水深控制了白云岩化强度和海水能量指标。

    2015年04期 v.32 41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平邑盆地古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

    杜圣贤;王启飞;宋香锁;季兴开;刘凤臣;陈梅;

    本文对山东平邑盆地卞桥镇国泰庄西ZK101井卞桥组二段的21块井壁岩芯样品进行分析,在其中5块样品中发现了大量保存较好的孢粉和一些淡水藻类化石,总计60属2亚属63种及部分未定种。据此建立了一个孢粉组合,即Pterisisporites-Ephedripites-Ulmaceae组合。该组合以凤尾蕨科和麻黄科花粉占优势,榆科有一定含量为其主要特征,并通过对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代分布及与邻区相关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确定了其时代为古新世,同时讨论了该孢粉植物群所反映的古气候特点。

    2015年04期 v.32 419-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松坎段上部近岸——远岸的相分异

    倪超;李越;于深洋;

    华南板块上扬子区滇黔桂古陆以北的陆表海缓坡带,因海水深度变化导致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晚期石牛栏组的岩相—生物相差异,这种差异始于松坎段上部沉积期。本文选择2个剖面,分别代表近岸和远岸带的古地理位置,作松坎段上部灰岩岩相学和沉积环境指标分析。余庆大庄村剖面位于近岸带,可频繁出现薄层泥粒状灰岩和颗粒灰岩,属浅水高能带常见的壳相生屑滩堆积;而桐梓水坝塘剖面位于远岸带,偏深水低能环境中的瘤状灰岩和含泥灰岩透镜体多含灰泥和粉砂屑。这些证据从细节上揭示松坎段上部沉积时,靠近黔中古陆近岸带存在壳相动物大量繁衍的生态位,还伴随有钙质微生物形成的叠层石和核形石,但空间展布上可能是狭窄的,大部分陆表海区的海水深度处于最大风浪暴浪基面以下。

    2015年04期 v.32 430-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山东蒙阴盆地常路组二段(古新世——早始新世)介形类化石

    杨景林;王睿;谢安;王涛;刘凤臣;徐健;李礼;沈一新;

    本文记述了2011年采自山东蒙阴盆地常路组二段的介形类化石共计6属10种4未定种,可建立一个Metacypris-Paracandona-Cyclocypris-Candona-Candoniella组合。根据介形类化石与国内已知化石组合对比研究,常路组二段的时代大致为古新世——早始新世。

    2015年04期 v.32 438-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关于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联合声明

    <正>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代表性刊群。为加强科技道德规范,促进科研诚信,维护学术活动的严肃性和声誉,营造学术期刊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我国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我们郑重发

    2015年04期 v.32 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体古生物学报第32卷2015年总目次

    <正>~~

    2015年04期 v.32 448-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体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

    <正>一、本刊为微体古生物学会所属各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广科学研究成果,开展学术讨论和经验交流,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高。二、本刊主要刊载有关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论文和动态报道、学术思想讨论、新技术、新方法介绍及国内外重要微体古生物学论著的简介和评述。三、来稿要求:1.每篇论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0 000字,并附200-300字的中文

    2015年04期 v.32 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